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他是我国电力电子专业奠基人,中频感应加热电源国产化创始人!

作者:博洋科技 时间:2021-5-15

        汪槱生,中国工程院院士,电力电子及控制设备专家,长期从事电机工程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1958年作为主要成员之一参与双水内冷电机的研究;1970年研制中国第一台大功率晶闸管并联逆变式中频感应加热电源,为中国中频感应加热电源及其应用作出了重要贡献;1972年创建中国第一个电力电子专业,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 曾获国家发明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教委优秀科技成果等多项奖项。 一波三折“定终身”

        1928年8月27日,汪槱生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他的求学之路并不顺遂。1945年,汪槱生读完高二后,生了一场大病,加上家境贫寒,无奈只能辍学。 原本家里计划给汪槱生找个当学徒的机会谋生,但求知心切的他还想继续学习。当时正逢抗战胜利,浙大迁回杭州,但是由于错过考试时间,浙大的各个学院都已经完成招生,汪槱生只得报考了新建的浙大法学院。法学院的老师重视国文,汪槱生国文功底深厚。考试的时候,他效仿苏东坡的应试方法,引经据典写出了《“徒法不足以治国、徒善不足以为政”论》,获得高分,入学浙大。 入学一年后,汪槱生发现自己真正的兴趣不在法律,于是决定退学重考。这一次,他顺利考入浙大电机系。 1950年,汪槱生毕业,在前往东北工作单位报到的途中,他接到系主任王国松先生的电话,通知他返校任教,从此他便与浙江大学和电力电子技术结缘数十载。 集智攻关、研发电机双水内冷技术

        回顾过往,汪槱生认为自己做了三件比较重要的工作,其一是参加了电机双水内冷技术的研发。 双水内冷发电机中的“双”是指发电机中的定子和转子;“内冷”是指采用绕组内部冷却的方式,冷却的介质为水。因为水的比热容最大,使用水来对绕组直接冷却,可以大大缩小发电机的体积、节约制造、运输和安装等的成本。同时,水作为冷却介质,其制造成本低廉,无污染。 解放前,我国是个典型的“贫电国”,缺少自己的电机工业。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为发展电力工业,先后建成了上海电机厂和哈尔滨电机厂。但相对于中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供应仍显严重不足。为解决电力供需的矛盾,浙江大学电机系教研组确定了“电机的冷却”的科研方向。1958年6月26日,时任浙大电机系教研组组长的郑光华教授带领团队设计和制造出了一台简单的只通水不通电的转子水内冷模型机组。随后,为将科研成果投入到实际生产中,正在下放劳动的汪槱生被学校调回,参与到双水内冷发电机研究工作中。 1958年10月,世界上第一台1.2千瓦3000转/分双水内冷汽轮发电机试制成功。这项成果至今仍在国内应用。1964年,双水内冷发电机荣获国家发明奖。 每每谈及此项工作,汪槱生总说:“是郑光华教授首先提出这个概念的,他是第一批主要参加者,而且搞这个项目时间最长的是林章伟,他毕生做了这件事,在研发过程中还有很多人的努力。” 自力更生,研制中频电源 除了研发电机双水内冷技术,汪槱生还完成了一项非常重要的科研工作——研制中频电源。 当时,国内只有湘潭电机厂能生产中频发电机,用的是前苏联引进的技术,一年的产量只有几十台,远远不能满足工业生产的需要。在这一情况下,汪槱生临危受命,承担了研制中频发电机的任务。 1969年底,汪槱生从电子、控制、机械、电器等多个专业组织了七八位教师,成立了专门的课题组开展研究。但由于缺乏必要的设备,汪槱生等人无法按照苏联的设计方式制作中频发电机。 一次,汪槱生从国外杂志的一幅图片介绍上注意到了一种新的方法:用电子手段生产的可控硅中频电源来代替发电机,也就是用电子的方法产生高频和中频来代替机械式的发电方式。 找到方向之后,汪槱生带领课题组根据一些国外的专业杂志、书籍和前期对可控硅的研究,经过一年艰苦卓绝的努力他们便成功研制了全国第一台100千瓦/1000赫兹中频感应加热电源。 这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代中频发电机,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设备,国内很多单位前来学习此项技术。汪槱生不但无偿转让了该成果,还积极开办培训班,带领课题组成员跑工厂,毫无保留地传授这一技术。 1975年,他们又研制成功改良型中频电源;1987年研制成功我国自制的容量最大的中频电源;1988年研制成功简单并联逆变中频电源;1991年研制成功单片机控制和模块控制的中频电源。每一次技术更新,汪槱生和团队成员都亲临工厂推广应用,免费提供技术指导,甚至维修。

        甘为孺子育英才 成立电力电子专业是汪槱生所说的第三件事。当时,很多工厂设备的维修都需要老师们亲自去做,虽然浙大开办了多期中频电源技术培训班,但仍然难以满足需求,汪槱生意识到培养本科生势在必行。 1972年,在汪槱生的推动下,浙大成立了全国第一个以电力电子技术为主要方向的专修班。该专业是使用电力电子器件对电能进行变换和控制的专业,横跨电子、电力和控制三大领域,涉猎面极其广泛。 1977年,汪槱生制定计划并正式招收了中国第一批电力电子技术专业本科生。1981年应经济形势需要,浙大成为全国第一批有电力电子博士点的学校,他本人也成为我国第一位电力电子技术专业博士生导师。1987年,电力电子技术专业被评为第一批国家重点学科。 后来,浙大建立了国内唯一的国家电力电子技术专业实验室和国家电力电子应用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电力电子行业的技术骨干。

        1994年,汪槱生当选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 除了上课、搞科研,汪槱生还喜欢做诗词。2007年,80岁的汪槱生创作了《八十吟》:“八十春秋沐东风,师门受业学电工;书生报国寻常事,盛世人生难再逢;赖有诸君齐努力,会当学科争先锋;旧诗陈酒添新意,且待夕阳映晚红。” 汪槱生院士毕生致力于推动我国电力电子行业的发展,他孜孜不倦、精益求精、勇于开拓的精神和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为中国工程技术界树立了榜样,是人们学习的楷模。

新闻资讯

联系我们
Contact
联系我们
我们很想听到您的声音

联系电话:19721986518

邮箱:xaboyangkeji@163.com

地址:西安市高新区丈八一路1号

[向上] 
在线客服
咨询电话:
19721986518

官方微信扫一扫